2009-04-10

設計附加的價值



表面上看,桃園機場是沒有「標誌系統」的,因為你看不到中、英文字體的搭配選擇意圖、也沒有對圖像進行創造性繪製(某些標誌是由微軟「Word」程式列印,夾入塑膠護貝後用雙面膠帶往牆上一粘,便完事了),我們不僅放棄了「符號承載意義的龐大潛能」,也放棄「自我不安於室的想像力」;但深層看,桃園機場裡其實是有一個集體式的共識機制在運作的———也就是所謂的「生產線式視覺邏輯」:醒目、效率、例行化———在電動扶梯的入口地板上,斗大的黃字提醒你小心安全;男生廁所裡,小便池的上方貼著「請向前一步,體諒打掃人辛苦」的貼紙;行李旋轉台旁,那孔武不鏽鋼管架構出的推車,不就是「堆高機」模子翻造出來的嗎;再者,看看我們海關移民署查驗證照的「警司」,每次他們端個保溫蓋杯、帶著一個拉鍊小背包上工的模樣,是不是和我們無數製造業裡的「標準宅男造型」如出一轍,而既然日子週而復始、公事公辦,那白襯衫領口之潔淨與制服外! 衣! 之漿挺,也就免了。

桃園機場的空間表徵著:雖然台灣口口聲聲說「文化才能創造獨特價值」,但我們骨子裡的意識形態仍然是「製造業」的,我們從未體會過「想像的魅力」(因而才「沒能力實踐」),我們自信的仍是超高效率做出硬體(加上「工業安全」)的能力,而不是「創造東方瑞士」山川體驗的抒情技術


<節錄自聯合報 詹偉雄:像工廠的桃園機場


       上面那篇文章在設計意識淡薄的台灣,真的是一針見血的說出我的心聲。
        很多人對設計有著錯誤的印象,感覺所謂的設計就是過度包裝,華而不實。
        但其實有許多的設計是切合我們的日常生活,而且增進生活的便利性,設計背後可以代表的意義絕對不是只有美觀。

       設計所能提升的物件價值和效果遠超乎那些不了解設計的人所想。
       在我們埋頭創造的同時,如果也能用這樣的角度去思考,其實是比較聰明的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